河南叶县:信息化为检察工作插上科技的“双翼”

时间:2016-12-29 11:00:00作者:陈亚洲通讯员郑鹤凌/文图新闻来源:河南法制报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

分享到:

  

干警在对涉案财物进行登记入库

  监管场所执法办案风险预警评估系统

  现代化的侦查指挥中心

  检察干警在网上对案件进行评查

  每个周一,叶县检察院的干警们都会在微信上收到这样一条信息,“每周一题”,题目包含时事政治、法条解释、案例分析等,干警们通过手机微信在线答题,提交后,该院教育培训部门在后台就能收到干警们的答题情况。通过这种信息化手段,不仅提高了干警们学习的兴趣,而且有效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这只是该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掠影。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经是这个社会最显著的标签,也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犯罪分子也巧妙的利用科技的力量,作案手段愈加科技化。随着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该院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高科技服务检察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管理科学化,为叶县检察工作的开展插上科技的双翼,更有力地打击犯罪活动,维护了司法公正和统一。

  办公自动化

  “以前报送材料,都是在纸上写,写好了去打字室打印出来,然后在送到领导和上级部门,真是‘纸张满天飞,干警跑断腿’啊!”提到以前的办公方式,有着10余年办公室工作经验的老干警张卫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而今的叶县检察院,信息化建设使得各部门能够充分地运用信息网络进行日常办公,为办公自动化提供了可能。信息网络以其高速度、大容量、交互性和开放性,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干警们的工作方式。

  为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日常办公,为办公自动化提供可能,为办公效率插上“双翼”,该院积极推进侦查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依托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局域网处理大量的检察业务、检察政务、检察事务,以信息技术带动办公自动化建设。对院内部专线网进行升级扩容和网络加固,使承载着所有检察业务类别的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得以顺利上线运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案件网上流转,无纸化办公,既节约了办案成本也更加严格规范了案件流程。正由于所有案件上网,对网络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引出了对内部专线网进行系统的网络加固,消除了大量认识上、技术上、制度上的安全隐患。降低内网出现故障的频率,网络稳定性大幅提高,整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现在我们不仅可以在内网上阅读和传输文件,而且各种文件,包括法律文书、公文的录入、编辑、发送和归档等环节都实现计算机管理,审批也不必像以前那样繁琐,打开电脑就能隔空签名,不仅方便快捷,提高了办公效率,更是节约纸张,环保办公。”该院80后年轻干警付文彪,对于办公自动化,更是有话要说。

  通过实时发布信息、动态管理信息和多功能检索信息等功能,为干警们提供时事新闻、本院通知、政治学习、规章制度、网上教育、干警论坛等大量的新闻、图片、文件、信息资料。干警们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文件收发、信息检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同时,通过推进门户网站建设、依托电子“检务公开”、网络“检务公开”、微博、微信形式,延伸舆情收集和应对的触角,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公共形象和执法公信力。

  “多年前,技术科刚刚启动法医业务时,我随身只有三宝,血压计、听诊器、放大镜,办理案件时总是觉得心有余力不足,大量需要仪器才能完成的检查项目,长期需要委托医院或者社会鉴定机构完成,在涉及第三方的过程中,免不了发生各种不便。自我院建立独立的法医鉴定工作室以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取代了手柄已经磨得发亮的放大镜,能够反映血压心跳等各项生命体征的生命体征监测仪,取代了水银柱血压计和听诊器。实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以来,为了保障办案安全,应对涉案人员由于身体原因和心理原因导致的各种突发性病状,法医鉴定工作室还常备了各种急救药品,这些药品在平时我院干警需要时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该院法医张福兵,对于科技带来的改变深有体会,说起工作来更是如数家珍。

  办案现代化

  “现在查办案件,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我刚上班的时候,办案就是一支笔加一张纸,口供为主,现在“由供到证”,越来越精细化了。缺少了科技手段,查办案件也是寸步难行啊!”该院反贪局局长王运晓在提及信息化对办案的影响时,感触颇深。

  “以前,查询与案件相关的银行账户记录,手机通话记录,户籍、水电、房产、税务、医保等繁杂的公共基础信息,需要一趟一趟向主管单位跑,更有甚者,大量数据在本地不能调取,需要到外地主管单位才能查询到,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其中的艰辛每个自侦部门的办案人员都深有体会,一趟一趟出差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现在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了。”王运晓说。

  该院的大要案侦查指挥中心,通过入网直联、专线协查、绿色通道三种形式,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对30余家行政机关的数据互通,随着全省三级检察院协查平台的投入使用,查询外地信息,也可以通过中心系统,要求所属地兄弟检察院进行协查,并在网络上传输数据,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按照‘全面、全部、全程’的要求,该院认真落实和完善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制度。通过双录,根本上杜绝了刑讯逼供、变相体罚、等违法违规操作,规范讯问行为,保护合法证据,避免恶意翻供的作用。

  “对双录,一开始真的感到拘束,别扭,可后来发现,有了双录资料,能更好对抗嫌疑人惯用的开庭现场恶意翻供,保护来之不易的合法证据,这在新刑诉法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原则之后,体现出来的意义更为明显,现在我们都很自觉呢。”对于审讯手段的变化,不少干警都有这样的体会。

  在叶县看守驻所检察室,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里面安装了一套特殊的系统,那就是监管场所执法办案风险预警评估系统,通过借力电子软件的及时、准确、客观,足不出户对监区无死角的实时监控和线上监督,并对监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超期羁押等,实现动态管理和实时监督。

  “监所业务以前主要是被动接受,监管场所出现问题或有人主动举报,监所部门才受理或应急处理,现在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对监管区域无死角的监控,一方面,可以把监管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尽早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从被监管人员的对话中,发现职务犯罪线索,也已经成为监所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拓展点。”该院刑事执行检察局局长杨自朋这样向记者介绍。

  管理科学化

  该院依托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局域网实现人员管理、案件管理、财物管理,以信息技术推动管理科学化。通过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为核心和基础的电子检务工程,对办案流程进行统一的规范化设计,对重要环节实行节点控制,有效保证严格规范司法。

  在该院的案件管理中心,建立网上案件管理平台,积极构建统一受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督、案后评查、综合考评的执法办案集中管理机制,实现办案网上运行、网上监督、网上考评。

  “以前大量纸质卷宗从公安转来,经侦监、公诉等部门,难免有所破损,且复杂案件卷宗数量巨大,查阅极为不便,如果多个部门同时需要查看只能轮流进行,现在全部以电子卷宗形式集中管理,可供多部门同时借阅,也提供了智能检索功能,各种数据备份也让卷宗内容更加安全。”提到科技对推动检察工作规范化的作用,该院案管中心主任孙星浩有一肚子的话说不完。

  在该院新建成的控申接待一站式服务大厅,完善的基于数字信号的控申视频接访系统,具有定制功能的控申接待触摸屏,集成了案件查询功能,不仅方便来访群众能够简单直观的查询需要的信息,而且再次彰显了科技带来的力量。

  除此之外,通过信息网络对办公用品、工作设备、车辆财物等项目进行档案化管理,不仅免去了不必要的纷扰,更是增强了检察工作的保密性,既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又极大地推动了司法规范化建设。

  其次是加强队伍建设。该院通过信息网络,干警们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各种法律条文和文书,对法律的掌握更加熟练和准确,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把学习内容和要求上网,足不出户实现网上教育培训,更有利于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水平。除此之外,通过队伍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随时了解干警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加强队伍管理和考核,为领导决策提供便利,有助于打造守纪律、严作风的检察队伍。

  硕果累累结

  科技强检使叶县检察工作的开展插上了科技的双翼,通过全院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叶县检察工作硕果累累。仅近3年来,该院整体工作连续两年进入全市先进;叶县检察技术工作连续8年稳居全市第一;控申接待室被高检院授予全国文明接待室的荣誉称号;案管中心被评为平顶山市“优秀政法单位”;由叶县检察院鉴定人完成的平顶山市检察系统内的鉴定案件无一出错,并多次纠正社会鉴定机构的鉴定意见。其中,孙某被故意伤害一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技术年度十大精品案件;全省鉴定人出庭质证对抗赛、全省网络安全业务竞赛、全省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运维管理比赛等省级业务竞赛中,代表平顶山地区参加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日,在省检察院首次开展的“科技强检示范院争创”活动中,叶县检察院被命名为“河南省科技强检示范院”,这是平顶山市唯一一家被表彰的检察院。

  “我们要不断加强检察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明晰科技强检工作思路,主动借力现代数字技术和信息手段,积极探索实现办案、管理、检察监督和法律服务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让科技为推进叶县检察工作的开展插上腾飞的双翼。”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振刚对科技强检的前景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丁莉]
下一篇文章:安徽芜湖:建立多个微信群实现检察“亲切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21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京ICP备:05067280号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1]0064-0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00076
    网络违法犯罪
    举报网站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
    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
    文化市场举报
    电信用户
    申诉受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