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高清东风 中国视频监控镜头品牌正崛起

时间:2013-01-06 10:51:00作者:新闻来源:慧聪安防网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字号

    一直以来,摄像机在视频监控领域中最为“得宠”,市场份额也最大,而作为配角的监控镜头长期充当着“绿叶”的角色。但随着高清的迅猛发展,安防监控系统对监控图像清晰度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达到出色的成像质量,视频监控前端——镜头的地位不断凸显。从百万像素摄像机近两年的发展可以看到,在更高像素需求和更高透光率镜头镜片的市场需求不断刺激下,高清百万像素镜头成为市场宠儿。有市场就有竞争,不过镜头市场的竞争与摄像机领域的竞争还是存在许多的不同,让我们一起来窥探一下监控镜头市场格局。

    监控镜头技术的起源

    摄像机镜头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的形成是在照相机镜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德国是照相机镜头技术和生产传统强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已经处于世界光学产业领先地位。二次大战后,日本企业从德国买来相机与镜头,学习如何制造这类尖端的产品,包括中间所需的制造流程。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在研发上的投资,日本在镜头领域的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占有率上已经成为世界的佼佼者。虽然如此,德国的镜头还一直是众多消费者青睐的镜头,就连日本的一些专业制造相机和摄像机的企业也采用德国的镜头。但由于德国的镜头很少在安防领域中被采用,所以它表现的并没有日本的镜头活跃。

    新中国在解放后,经过几十年发展光学工业,照相机工业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生产能力,加之质高价廉的劳动力优势,到了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摄像机镜头的市场上出现了新的中国生力军。由于中国高级镜头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还较低,中国摄像机镜头还主要是中低档产品。为了更好的利用国外的技术、资金,许多中国摄像机厂家纷纷与国外公司合作,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市场占有率。

借高清东风 中国视频监控镜头品牌正在崛起

借高清东风 中国视频监控镜头品牌正在崛起

    诸侯争霸 国产CCTV镜头对战日系镜头

    日系镜头聚集上海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聚集着镜头领域的多家日本企业。他们活跃在中国CCTV镜头市场,占据着高端市场的地位和较高的市场份额。TAMRON(腾龙)、FUJINON(富士能)、Tokina(图丽)、Computar(CBC)、PENTAX(宾得)、优创等,都是为业界所熟知的监控镜头佼佼者,日本镜头厂商在传承工艺的基础上,技术不断发展和提升,始终引领着监控镜头技术发展潮流。

    2000年前,中国的市场基本上是精工这个品牌一统天下。随着computar等其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2000年后,精工品牌逐渐风光不再,而后日本腾龙也高调进入中国市场,更加挤占了精工的市场份额。2005年前后,日本精工终于被韩国三洋收购,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近些年陆陆续续包括宾得、富士能、Space、图丽、ADL等众多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使得中国CCTV镜头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从世界市场来看,CCTV镜头大多是日系品牌。

    腾龙近年中国市场的发展最引人注目。腾龙是世界三大监控镜头品牌之一,以非球面技术、成像质量好、产品体积小巧、通光量大而享誉业界。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清监控需求,腾龙又率先推出了300万、500万像素高清镜头。

   福建安防监控镜头产业密集

    提起国内建镜头就不得不提福建。中国监控镜头生产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又以福建省为首要区域。福州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名城,50年代中国第一批建成的7家照相厂就有一家落户福州,形成了一定的光学工业研发和生产能力。1997年原专注于军用领域的原福建光学仪器厂开始推出监控镜头,自此,安防镜头有了国产品牌。

    目前,在中国镜头市场上主要活跃着日系镜头、国产镜头与韩系镜头。福建监控镜头占国产镜头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大镜头更高达70%以上。福建的镜头产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福建的镜头企业主要集中在福州和厦门,包含了众多国内主流镜头制造商,如福州福光、鸿发、厦门力鼎、飞华和浩邦。福建基本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镜头产业群”,这种集群优势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可以说,福建“托”起了中国的镜头产业,使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监控镜头生产制造基地之一,也成为全球知名镜头OEM中心之一。

    福建虽然是国内安防镜头的发源地,但福建镜头厂家也存在他们的“短板”:配套设施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重生产轻研发,重市场轻品牌……这些都对福建镜头企业知名度以及进军全国市场产生很大影响。

[责任编辑:姬刚]
上一篇文章:2013年移动科技五大预期:NFC手机支付仍非主流
下一篇文章:网络信息保护立法路线图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21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京ICP备:05067280号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1]0064-0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00076
网络违法犯罪
举报网站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
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
文化市场举报
电信用户
申诉受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