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哪儿看哪儿”,境况一目了然

时间:2020-08-10 09:15:00作者:卢志坚 史俊强 唐健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字号

  2020年5月,曾因邓某等3人非法采挖石矿而遭到破坏的采矿区域已恢复原状,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曾经的那片绿又回来了。

  江苏省宜兴市检察院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中综合运用科技手段辅助办案,主动采集“同步存证”数据,通过无人机巡航,建立“生态影像数据库”,实现历史影像“点哪儿看哪儿”,环境变化情况一目了然,取得良好效果。

  【案情】2018年4月15日至5月12日,邓某、王某、陶某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经事先共谋,至宜兴市西渚镇篁里村石门组附近非法采挖石矿共计2200余立方米,矿石量5900余吨,价值人民币21.5万余元。宜兴市检察院启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程序。案件审查过程中,邓某辩称其仅在5月有过短暂非法开采行为,之前现场已有人开采过,对侦查部门认定的采石量不认可。

  【需要查明的事实】(1)如何确定非法采石量?(2)邓某的辩解是否有依据?(3)侦查机关提交的《邓某等人非法采矿鉴定报告》是否精准?

  【调查取证】为查明案件事实,承办检察官委托该院技术部门同步介入调查。该院技术部门对涉案现场进行无人机航拍,全面了解山体被破坏情况,同时进行三维建模,通过立体模型测算结果,预估开采量。同时,该院技术部门对公安机关提交的报告进行审查,发现涉案采石量认定报告中,对于非法开采量估算采用的标准顶点标高来源于2017年5月2日的航拍资料。该院技术人员认为,本案标准参数的适用前提条件是2017年5月2日至案发前顶点标高未发生变化,该事实可通过调取2017年5月2日至案发前涉案矿区卫星遥感图片来核实。

  随后,该院通过最高检“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检察区块链联合实验室”委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调取了2018年1月至6月间,涉案矿区在4个不同时间节点上的8张卫星遥感影像图,并收到了《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情况报告》。

  报告显示,2018年1月至3月间,该涉案矿区仍有植被覆盖处于未开采状态,4月至5月间该矿区植被被移除,图像变白变平整,动态呈现了矿区受损过程,否定了犯罪嫌疑人辩解,确定了采石量。同时,报告出具的每张数字正摄影像图都附有哈希值(SHA1),已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认证,确定了图像的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为后续诉讼阶段举证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办案结果】2018年12月10日,《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情况报告》随案移送至法院,法院经审查采纳了报告中通过区块链证据收集、固定的数据,认定邓某等3人非法开采行为造成开采区域地质环境及矿产资源遭到破坏。宜兴市检察院与被告人达成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调解协议,由3名被告人支付矿产资源损失及修复费用共计57.6万元。同年12月19日,3名被告人以非法采矿罪分别被判处拘役五个月至六个月不等。

  【经验总结】非法采矿等资源破坏类案件往往有时间持续性,传统依靠犯罪嫌疑人供述及销赃数额来定量定损的方法,很难还原资源及环境被破坏的客观情况,不利于对生态环境资源修复。宜兴市检察院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技术、区块链和卫星遥感技术辅助公益诉讼调查,借助“空天地”一体化办案模式,确保了被破坏矿山实际损毁情况的客观呈现及后续的生态环境修复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办理此类案件中,检察官往往只能对案发后的客观现状进行取证,无法准确了解案发时的客观原貌,而“卫星遥感+区块链技术”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对同一区域不同时间段持续拍摄,动态还原该地区地形地貌的变化,促进了公益诉讼案件取证“事后取证”向“同步存证”理念的转变。

[责任编辑:周丽芮]
下一篇文章:“昆检慧视”:新兴科技融入办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21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京ICP备:05067280号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1]0064-0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00076
网络违法犯罪
举报网站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
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
文化市场举报
电信用户
申诉受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