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应用需要人文温度

时间:2020-06-28 18:38:00作者:侯学宾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字号

  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各种技术集合在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中,让我们的日常交易不再需要面对携带现金和购物找零的麻烦,我们可以随时订购火车票和飞机票,去医院挂号也可以网上预约。

  尽管人们也会吐槽技术带来的困扰,比如智能手机和大数据技术让人们的隐私面临着挑战。但更多的人都认为技术应用带给个人生活的改变是一种进步,尤其是这种技术从私人生活拓展到政府治理的层面时,比如在本次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时,技术治理提升了治理的成效,手机健康码几乎成为我们出行必备的标志,很多时候比身份证都要管用。

  不容忽视的是,技术应用带给我们的这种便利或者困扰指向的都是登上“高科技列车”的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登上这趟列车。近日媒体报道,安徽亳州的葛大爷去浙江黄岩投奔亲戚打工,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多次想要乘车被拒;盒马生鲜刚推出时,不收现金只支持手机支付,让很多老人无法购物,最后在社会压力下不得不开通了现金通道。还有,医院看病中的各种App和电子操作也让老年人无所适从。

  尽管这些事例中技术应用中的边缘群体大多是老年人,但这还不是所有的技术应用边缘人,还有那些没有能力拥有技术应用成果的人。是不是像有些网友所说,这些跟不上技术潮流的人就应当被社会淘汰,包括适应技术比较难的老年人和没有经济实力享受技术应用的人。对于前者而言,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只能是一种倡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确保自己始终和技术发展齐头并进,老年人在接受技术发展上本身就有一定困难。对于后者,享有技术应用的便利需要基本的经济实力,想想我们还有6亿人平均月收入才1000元左右。因此,无视甚至指责技术应用边缘人的观点,缺乏基本的人文温度。

  技术本身是一种工具,技术进步需要服务于人们的主体性需求,这就要求技术应用应当具有一定的人文温度,这种“温度”对于政府治理而言更是一种严格的职责要求。在纯粹私人的生活领域,我们可以说技术应用只是一个个人选择问题,就像用不用手机以及用什么款式的手机一样。而在经济交易领域,技术应用更多是一种效益或便利问题,法律也无法强制开网店的必须有实体店提供给无法上网购物的人,因为市场竞争会提供较为多元的供给。

  但是对于政府治理领域,政府面对的并不只是那些能够拥有技术应用便利的人群,而是所有的人民群众,这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运用技术作为治理手段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要求技术运用是一种辅助角色,而不能成为一种标准或者唯一的手段。比如在疫情期间,有的地方就给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配备纸质健康码随身携带,这种多元化的治理措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也才能让技术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具备人文温度。因此,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关键在于技术治理的主体应当牢记技术应用的人文温度,警惕技术应用成为怠政懒政的借口。

  (作者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高航]
下一篇文章:浅析视政云平台在检察院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21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京ICP备:05067280号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1]0064-0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00076
网络违法犯罪
举报网站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
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
文化市场举报
电信用户
申诉受理中心